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_《三字经》释义来源于瑞达网
http://www.hy928.net/ 2011/11/16 佚名 网络复制标题和链接

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_《三字经》释义
  【译文】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,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,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,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。
  

   《三字经》是一种内容全面的儿童启蒙读物,具有传授基础知识与传统思想的双重功能,数百年来,流传广泛,家喻户晓。《三字经》有着丰富的内容。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说:“其书先举方名事类,次及经史诸子,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。”它的内容排列极有章法,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。作者认为教训儿童重在礼仪孝梯,端正孩子们的思想,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,即“首孝梯,次见闻。”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,即先识字,然后读经、子两类的典籍。经部子部书读过后,再学习史学,书中说:“经子通,读诸史。”《三字经》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,用典多、知识性强,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,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。
  《三字经》诞生于宋末元初,直到明代才广为流传,明清人多认定作者是王应麟。南宋150余年间,宁波经济文化空前繁荣,人文荟萃,全社会尊师重教、薪火相传。“庠声序者,洋洋邹鲁”。甚至在农村也出现了人人读书那样浓烈的文化氛围。这才有可能使得像《三字经》这样的启蒙教材一旦出现,便在民间广为流传,并被尊为范本保存下来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